(關於學習)
我高中參加的是熱音社,那時候正愛聽搖滾樂。進社團後,老師問大家想學什麼樂器,其實我想學打鼓,但因為同團的另一位同學也要打鼓,為了不重複,老師說我學過鋼琴,那Keyboard應該很適合我。當時很沒主見的我,就這樣成為Keyboard手。
但我彈Keyboard跟彈鋼琴的狀態一樣,我會彈,但我不會創造,也隱約感覺到沒有「愛」在裡面。
(我想老天是公平的,祂讓每個人只有一樣才能,必須專注,而我的就是畫畫)
上大學後,我又加入搖滾音樂研究社,社上有一套爵士鼓,某天學長問我要不要學打鼓?我就去買了一雙鼓棒,想說「好,我要來學打鼓了!」
結果只打了一次。大二之後瘋狂忙碌,織品系加上應美輔系,讓我每學期修快30學分一路到畢業,連體育課都得上夜間部的。
再次以課業忙碌之名,中斷學習。
去年有一天,我坐在捷運上聽Tizzy Bac,腳忍不住抖了起來,我心想「是時候來學打鼓了吧?」於是今年37歲的我,終於開始學打鼓了。
有好久沒有從頭學習一樣新東西了,很有趣的是,這跟學畫畫的過程和原理好像,每次老師說什麼,我都會馬上聯想到畫畫:
——練習的過程可能會感到無聊,所以要想辦法讓這件事好玩,轉換一下,打自己舒服的節奏和速度
——打鼓誰都會,但每個人打出來的音色都不同,要找到自己的聲音和風格
——鼓棒敲打不同位置會產生不同的聲音,要去試試看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聲音
——基本功很重要,每天練習打點15分鐘,扎扎實實的打好每一個點
——厲害的人就算打很簡單的節奏,也可以很好聽;打很爛的鼓,也可以把那套鼓發揮到極致(這讓我想到以前的畫室老師說,他用王樣可以畫得比我用牛頓好)
——看譜和數節奏是基本訓練,學習它的語言,但會了之後不要緊抓著不放,這時候就可以放開,用心去打鼓而不是用腦
這些原理,不只可以套在畫畫,也可以套在任何學習上。
打鼓說來是不務正業,但是每週一次的打鼓,是我可以完全拋開工作壓力的時候(就連睡覺也無法),而且有這念頭20年了,想學那就學吧
先生說我觸頭怎麼那麼多,接下來是不是要去學跳火圈?